陵水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茂密的紅樹林一望無邊,它們充盈在海陸之間、深扎于綿延灘涂,筑起一道道“綠色長城”。
在??谑薪紖^的潭豐洋省級濕地公園,被稱為“植物界大熊貓”的水菜花綻放于溪流邊溝旁,這種國家二級保護瀕危野生植物被視為重要的環境指示性植物,唯有在無污染的水質中才能正常生長和開花。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海南是全國濕地類型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近年來我省加大力度推進濕地和紅樹林的保護修復,探索“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濕地公園發展模式,建設一批各有特色的濕地公園。據省林業局統計,當前全省已建設或在建國家級和省級濕地公園達12個,濕地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持續增強。
呵護防風消浪的“海岸衛士”
通過退塘還濕等行動修復紅樹林濕地生態
置身于??谌t樹林省級濕地公園內,隨著游船移步換景,可以看到秋茄、桐花樹、無瓣海桑等豐富的紅樹林種類,紅樹的根扎在灘涂地下,呼吸根露出水面,招潮蟹在樹根下打洞,時不時發出響聲。
“由于紅樹林里的潮水會有漲落,并且紅樹下微生物豐富,招潮蟹很喜歡棲居在紅樹林里?!比偩用耜悑故钱數氐囊幻o林員,說起紅樹林如數家珍。
根據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顯示,我省濕地總面積超12萬公頃,長長的海岸線上,隨處可見“綠毯”般的紅樹林,起到防風消浪、固岸護堤的作用。
近年來,我省通過退塘還林、退塘還濕等行動加大沿海地區紅樹林濕地生態的修復。
在陵水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保育區內,一片兩米多高的紅欖李迎風搖曳。濕地生態得到修復,讓紅欖李這一珍稀瀕危紅樹植物再次煥發生機?!傲晁t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總規劃面積為958.22公頃,將集濱海生態旅游和濕地科普宣教于一體?!绷晁枳遄灾慰h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生態保育區以“保護優先”為原則,科普宣教區則展示紅樹林、濕地景觀、濕地生物多樣性等,讓人們進一步了解濕地、保護濕地。
打造越冬水鳥的“棲息樂園”
讓鳥兒在這“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
“現在潮水上漲了,越冬水鳥已飛回來了。走!跟著我們一起去觀鳥吧!”每年的冬季,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監測站主管羅理想總會熱情地邀請一批朋友過來觀鳥,到公園的水鳥生境塘去邂逅越冬水鳥,探索自然的奧秘。
得益于生態功能的改善,我省濕地生物多樣性持續增加,每年的秋冬季節,不少濕地公園成為勺嘴鷸、黑臉琵鷺等瀕危珍稀鳥類的棲息地、越冬地。
在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每天晨夕,棲息在此的白鷺、蒼鷺、黃嘴白鷺、勺嘴鷸等鳥類在樹林里上下飛舞,捕魚筑巢,繁衍生息,好不歡快。
“公園里除了紅樹林濕地,還有淺水水域、庫塘濕地、稻田濕地等多種類型的生境,為鳥兒提供覓食、棲息、戲耍的場所?!绷_理想介紹,該公園在園區打造了3處水鳥生境塘,這些生境塘區域根據水鳥的生活習性進行適當的改造,讓鳥兒在這“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
筑巢引鳳,珍稀鳥類頻現身,全省濕地里的鳥類“新朋友”也越來越多。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數據顯示,黑臉琵鷺、勺嘴鷸等瀕危鳥類近年來頻頻現身,連一度消失的羅紋鴨、小青腳鷸、黑嘴鷗等水鳥也回來了。
奏響人與自然的“交響樂曲”
“人、水、林、鳥”共同構成生態共同體
每到周末,很多觀鳥愛好者會帶著相機、望遠鏡來到??诿郎岷訃覞竦毓珗@,尋覓自然界中的“小精靈”?!翱炜?!這里有只池鷺從河里抓到魚了!”在河畔紅樹林灌叢里,一只池鷺沖向河面,剎那間將一只小魚掛在長嘴上,令觀鳥者興奮不已。
作為“國際濕地城市”之一,??诮陙聿捎谩皾竦毓珗@+”模式,充分利用濕地自然文化資源,積極開展紅樹林、觀鳥、走讀自然、農耕體驗等自然教育活動。
不僅是??谑?,近年來,我省三亞、陵水、臨高、儋州等市縣搶救修復了三亞河、新村潟湖、儋州灣、新英灣等一批濕地,并積極號召民間公益組織、科研機構、學校等多方力量投身于濕地保護建設,組織觀鳥、徒步、定向越野賽等自然休閑活動,讓“人、水、林、鳥”構成一個生態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常態。
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林業部門將積極推動各地把發展建設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小區等作為濕地生態修復與發展的重要抓手、重要舉措,積極打造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濕地公園,示范帶動濕地的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優質生態產品和綠色生態空間。